村上呆猫

準備はいいか、野郎ども!

关于“温人之周”的一点胡思乱想

好的我还是没打开电脑创建合集……懒惰得要凝固从来不是贺茂保宪而是我本人。


不过也在写点东西。一个元君推荐我试写的成语科普小段儿,不要超过七百字。我挑了一个自己以前不知道的,温人之周。你们都知道这是啥意思吧?看了战国策和孟子的小伙伴应该都不在话下。


我呢,孟子就在写狄姜电影同人的时候看过几段(你住口!),战国策在高中还是大学不知所云地翻过一遍就算了,春秋战国除了几个大事件在我脑海中基本也是似是而非的一团霾。


就这种积淀真的要去科普别人吗我说。都是为了生活,啊。


温人之周,出自战国策.东周策。温人之周,周不纳,问曰:“客耶?”对曰:“主人也。”问其巷而不知也,吏因囚之。君使人问之曰:“子非周人,而自谓非客,何也?”对曰:“臣少而诵《诗》,《诗》曰‘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。’今周君天下,则我天子之臣,而又为客哉?故曰主人。”君乃使吏出之。


解读这段,我写了——看表——三个小时。温在今天的哪儿,周在今天的哪儿,百度地图两个地方距离多远。周也不是东周,鬼也不是那鬼啊怪也不是那怪……贴一段网上看来的:


“在仅有洛阳这一小片地方的情况下,还能出幺蛾子。周王朝一向讲究的是长子继承,本应该坚决拥护宗法的周王朝,王室子弟却相互残杀。公元前441年,周贞王死后,长子周哀王只当了3个月的王,就被弟弟杀了自立,是为周思王。果然是天道轮回,周思王当了5个月的王之后,又被弟弟杀了,自立为周考王。

周考王怕他当不了多久的天子,被自己的弟弟杀了,索性将原先的旧王城,封给弟弟姬揭,是为西周公国,因为地处西面称为西周,姬揭被封为周公(周王朝的一个官职),故称为西周公国,姬揭就是西周公国的第一任国君西周桓公。

等到西周桓公的孙子西周惠公这一代,西周公国分裂,西周惠公将自己封国内巩这个地方封给自己的儿子,被称为东周公国。因为赵国和韩国的参与,公元前267年,东周公国不再属于周王室,而是变成了独立的诸侯国。所以当时有周王室、东周公国、西周公国。”



作者:卿疯
链接: https://www.jianshu.com/p/f47aab06ffa0
來源:简书
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,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。


——感觉怎么样。几个巴掌大的小国。忽然很想@一下金禅国主……(砰砰砰砰砰砰砰!)


人家东周公国还出了一个人才叫苏秦。小国是不是都靠生存本能来激发辩才的?


所以……我想说的是,百度知道里,温人之周的词条解释,把周君解释为周天子是错的。其实这个错误即使不知道东周公国的存在也能发现,再怎么说,也不能管周天子叫“周君”哪。


再有就是,温人对诗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段引用。出自诗经小雅北山,本来的意思,每个上班族都看得懂:上司不公平啊!给我乱派活啊!都是上班狗啊!凭啥我最累啊!((;`O´)o滚)


不胡说了,贴原文:


陟彼北山,言采其杞。偕偕士子,朝夕从事。王事靡盬,忧我父母。
溥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。大夫不均,我从事独贤。
四牡彭彭,王事傍傍。嘉我未老,鲜我方将。旅力方刚,经营四方。
或燕燕居息,或

尽瘁事国;或息偃在床,或不已于行。

或不知叫号,或惨惨劬劳;或栖迟偃仰,或王事鞅掌。
或湛乐饮酒,或惨惨畏咎;或出入风议,或靡事不为。


大体就是这样的画风。可是孟子那个时代,就有人拿出这四句诗单独引用了。

孟子

卷九.万章上.第四章(摘录) 

  ...咸丘蒙曰:...诗云:『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。』而舜既为天子矣,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?」曰:「是诗也,非是之谓也,劳於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。曰:『此莫非王事,我独贤劳也。』故说诗者,不以文害辞,不以辞害志;以意逆志,是为得之。如以辞而已矣,云汉之诗曰:『周馀黎民,靡有孑遗。』信斯言也,是周无遗民也。 


咸丘蒙说:...《诗经》上说『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』,而舜已经做了天子,请问'瞽瞍'(舜之父)怎能不做他的臣子? 

  孟子说:这首诗,不是这个意思。说的是【(作者抱怨)为‘王事’而不能奉养自己的父母】。是说【都是君王的事,就算我有才,凭啥把活都推给我】。读书可别望文生义、断章取义啊!不然,《云汉》诗中有『周馀黎民,靡有孑遗』就成了【‘周’剩下的老百姓,没有再活下来的了】——难道你能根据这句诗,来断定“周”断子绝孙了吗?


 孟子这归谬法用得多好。崇拜。不过我认为,诗经,还有一切文本,写出来都不免让别人断章取义,这样典章才有生命力,才能不停地旧瓶装新酒。不过与此同时还是不能数典忘祖,要知道原义才科学。


我胡乱贴了这些资料,是想说,网上有很多对这个成语的解读,颇有意思。有人说温人是想偷逃过路税才撒谎,有人说温人是在拍周君的马屁(天下都是你们家的呀),其实这些感悟都见仁见智,很难说谁对谁错。可是,如果感悟是出于对史料的错误理解,比如周君等于周天子,比如诗经那段原文就是歌颂王权无远弗届,就很不妥当了。


题外话,其实这个温人的心理很值得揣摩。他去东周国究竟是做什么的?去宣示天下共主的苍白大道理?缺乏动机。而且如果是宣传(过时的)正义的君子,为何一开始不对官吏直抒胸臆?如果真是如他所言从小熟读诗经,怎么会随意歪曲原义,而顺口捡起当时流行的误读说法(从孟子的篇章看,当时人们就已经对普天之下这几句断章取义)?

温人之周。周不纳。并且盘问他是不是外国人。这样看来,此君恐怕之前就想蒙混过关,形迹非常可疑。即使被盘问,他还坚持自己是本国人。


还有,他用了主人这个词。古人不会有公民权之类的概念,古代它还有一个释义,指战争中在自己土地上防守的一方。那么翻译成现代汉语,会不会类似于“我可是咱们自己人”?【油腔滑调。】


我很怀疑,这个温人,是个魏国的间谍。温地以前是周王室的领地不假,可在叔带之乱平定后就“赏赐”给晋国,此事早于东周国成立有二三百年。温人之周的时候,温地已经属于三家分晋后的魏国了。从当时的邻国(还是个强国)忽然来了一个身份可疑的歪果仁,偏偏又一口咬定自己是本国人,你说东周国的边境官员怕不怕,是不是一定要抓。


然而兹事体大,不能随便处理,强国惹不起啊。所以周君才会特意派人过问。温人冠冕堂皇的说辞,这样看来更像是一番【真·油腔滑调的】敷衍:你知道我在胡说八道,我也知道你知道我在胡说八道,可是我就喜欢看你干不掉我的样子……而且我说的还是大道理,让你无法反驳!


周君没有抓住他的具体把柄,又感到此人不好惹,所以干脆把人放走了事。然而这个成语的意思竟然是比喻对的事情坚持去做。这不是历史的讽刺吗……哦也可能这里做对的事情的意思如下:周君做得对,强国惹不起,和平糊涂账。温人做得对,遇事搅混水,大旗当虎皮。——不过这样感觉就更悲凉了!


【今日份的胡说八道请多多担待】






评论

热度(5)
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